“百廿弦歌不輟,耕讀薪火相傳”。11月4日傍晚,在江西農業大學耕讀創意實踐基地,一幅由蜜柚組成的“120”數字圖形鋪展在人們的面前。選修耕讀創意實踐課的學生們,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擺成了巨大的數字形狀,以此向母校建校120周年獻禮!
以果園為天然畫布,以豐收果實為創意筆墨,這份滿載著泥土芬芳與勞動溫度的生日賀禮,成為學校建校120周年紀念活動中一道獨特風景。
這片同學們參與耕讀創意實踐的基地,坐落于江西農業大學科技園內,22畝的空間,是學校貫徹“以勞育人”理念的重要場所。據了解,整座基地分步建設,一期由園林專業教師帶隊,學生全程參與設計與施工,歷時一個多月建設完成。作為集園林規劃、耕讀實踐、專業實訓、文化育人與休閑打卡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它不僅是課堂的延伸,更是學校“培養知農愛農新型農林人才”的鮮活載體。
學校依托基地開設了耕讀創意實踐選修課,不斷推動勞動教育理念落地生根。選課學子在耕讀實踐區認領專屬地塊,在專業教師指導下,完成整地、播種、施肥、拔草、澆水等全流程勞作;在果園種植區,他們系統學習修枝、疏果、病蟲害防治等專業技能,在四季輪回中見證果樹從抽芽到掛果的生長歷程。
秋風起時蜜柚香 ,壓彎枝頭的金色柚果,不僅是豐收的象征,更凝聚著學子們數月來的堅持與付出,“每一顆柚子都浸著我們的汗水,用它拼出校慶祝福,比任何禮物都更有意義。”參與活動的學生說。
傍晚時分,霞光為“120”的柚果標識鍍上一層溫暖光暈,師生們簇擁在標識旁合影留念,臉上洋溢的自豪與幸福,既是對勞動價值的認同,更是對母校百廿辦學精神的共鳴。這場將勞動實踐與建校紀念巧妙融合的創意活動,讓抽象的“愛校榮校”情感,在耕地勞作、果實豐收、創意表達的過程中自然升華。
江西農業大學在120周年的辦學歷史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耕讀教育傳統。耕讀創意實踐課程的開設,打破傳統課堂與勞動實踐之間的界限,讓學生在親身參與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既錘煉了專業技能,又培養了勞動習慣與感恩之心。從翻土播種時的滿懷期待,到田間管理時的耐心堅守,再到用豐收果實獻禮的儀式感,這堂生動的“勞動大課”讓“扎根紅土、服務‘三農’、振興鄉村”的觀念不斷在青年學子的心中傳承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