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初天高氣爽,共大校園一片歡騰,師生喜笑顏開,奔走相告:周總理叫我們上北京匯報共大情況啦!
共大總校受全省共大師生的委托,派出三位代表(共大總校黨委書記張宇晴,共大總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黎超,共大總校教務處長章仲瑜)專程赴京。
1963年10月17日,這是我們畢生難忘的一天,也是共大校史上永遠值得紀念的一天。這天上午,我們早早來到了中南海紫光閣,在這里等待敬愛的周總理的到來。頭天晚上,當我們接到周總理接見的通知,心情激動,久久不能入睡。我們來到之后,譚震林副總理和國務院的七個部、辦公室的負責同志,也陸續來到了。
大家正在談笑著,空氣忽然安靜下來。啊,是敬愛的周總理邁著矯健的步伐走進來了!周總理神采奕奕,目光炯炯,容光煥發。會議開始,周總理首先高興地向大家說:“毛主席給江西共大寫了一封信,我給大家讀一讀。”總理說著,隨手展開毛主席寫的《七三O指示信》,領著我們一同學習起來。當周總理念出“同志們:你們的事業,我是完成贊成的”時,聲音是那樣宏亮,那么激揚,充分表達了毛主席對共大的親切關懷和鼓勵,會議室里立刻充滿著激動、振奮的氣氛。接著,周總理用鏗鏘有力的聲音,一字一句地宣讀下去,并一邊宣讀,一邊解釋,闡述毛主席的光輝教育思想,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七三O指示》的精神。讀完之后,周總理又向我們講述《七三O指示》的歷史背景和深遠意義,提出把《七三O指示》發下去,傳達貫徹。周總理傳達《七三O指示》后,就把話題轉到解決共大當時面臨的問題上來。
我們抵京后,先向周總理呈遞了一個書面報告。周總理在百忙之中仔細地看了這個報告,用筆在上面劃了許多紅藍杠杠,作了許多記號。周總理就共大提出的問題,向我們詳細了解,逐條研究,指示中央有關部門支持解決,辦好毛主席“完全贊成”的共大事業。
三年嚴重困難給共大帶來了很大困難。周總理非常體恤地解釋說:“共大是初級階段嘛,現在只能要求學生生活費和生產工人的工資自給。”“共大教員也是國家干部嘛,為什么不發工資呢?這不合理嘛!”隨即指示財政部把共大教職員的工資列入預算,強調要支持共大,扶持這一社會主義新生事物。
我們向總理匯報了共大積極響應毛主席和黨中央關于大辦農業、大辦糧食的號召,向荒山湖州進軍,圍湖造田,開荒種糧。努力爭取糧食和經費逐步自給,實現“不要國家一文錢”。總理聽到這里,表示支持,并關切地詢問共大有多少土地,平均產量有多少。當我們一一回答之后,周總理指出:“現在的產量太低了,江西生產潛力很大,要提高。”總理還給我們提出了指標,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總要做到糧食自給。總理積極引導我們,嚴格要求我們,堅持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道路,打好辦校的物質基礎,使共大立于不敗之地。總理還教導我們:搞糧食不問條件就不好,不能毀林開荒,不要搞得水土流失,否則千百年后子孫都要罵我們,還有什么共產主義風格呢?總理的這一系列指示,為我們開闊了眼界,指明了方向,鼓舞了我們戰天斗地、克服困難、奪取勝利的決心和信心。
周總理非常仔細地從學校人數問到三結合基地,從糧食自給程度問到造林情況,從培養目標問到招生對象,一件件,一樁樁,研究落實。總理反復強調:“我們培養人才,既要有政治覺悟、文化水平,又要有堅強的體魄,德、智、體三育兼備。”總理號召我們堅持毛主席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為把農村建設成為繁榮昌盛的樂園而貢獻力量。在談到招生時,周總理揚起手來,興奮地說:“外省要學習共大的經驗,共大招生時要給外省一點名額,撒撒種子嘛。”會議結束時,周總理又委托農墾部負責召集各部負責人第二天繼續開會,對共大問題搞個“辦法”,寫個“決定”,并叮囑共大代表多住幾天,把“決定”搞好再回去。
匯報結束后,周總理留我們共進午餐,我們真是喜出望外,我們都想挨著總理身邊坐下,繼續聆聽他的教誨。周總理談笑風生,從國內斗爭談到世界革命。時間過得真快,不覺已到下午兩點。周總理起身與我們告別,我們站在門口,目送總理,留戀不已。
在周總理關心之下,譚震林負責召開中央農墾部黨組會議,并于1963年10月23日形成了《中共農墾部黨組關于解決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一些問題的紀要》,涉及學校經費、學校的領導關系、招生和畢業、師資、教育設備等五個問題。不久,傳來喜訊,周總理親自批復了這個意味著共大恢復發展的重大計劃。
1958年8月至1961年4月,是共大的初創時期,面臨著諸多困難;1961年4月至1963年10月,是共大調整、鞏固、提高時期,依然困難重重。1963年10月,周總理主持的專門研究共大問題的這次會議,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也是一次極為關鍵的會議。這次會議有力地支持了共大事業,幫助共大度過了“倒閉”風波,迎來了1963年10月至1966年10月共大事業興旺、發展的輝煌時刻。
作者:檔案館 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