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鐘洢,1875年4月25日出生于江西永新縣醴田南城村。治公羊春秋凡四十余年,被康有為贊賞謂“春秋大師一席,先生實當之無愧”。他是江西農事試驗場(現江西省農科院的起源)第一任場長,江西實業學堂(現江西農業大學的起源)第一任校長,《江西農報》(江西近代第一份農業期刊)第一任主編,在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成果,屬于清末江西農業界的領軍人物,在當時全國農業界頗具影響力。
1、興辦江西實業學堂。1903年,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實施的學制--“癸卯學制”出臺,把當時稱為實業教育的職業教育法確定下來。1904年,江西農工商礦局在省城進賢門外租賃民地百四十畝,興辦農事試驗場,龍鐘洢任場長。1905 年,龍鐘洢在江西農事試驗場興辦江西實業學堂,并任監督(即校長)。當時江西巡撫胡廷干和江西學政黃均隆向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報告了江西實業學堂辦學情況,得到了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允準。1907年,江西實業學堂由江西農工商礦局劃歸為提學使管理。1908 年,龍監督呈請提學使林開謩,將江西實業學堂遵章更名為江西高等農業學堂。
2、興辦《江西農報》。 1907 年 5月 12 日,《江西農報》在南昌創刊,由江西農工商礦總局主辦,龍鐘洢任主編,初為半月刊,石印,書本式,每期 50 頁左右。從第十一期起(1908 年 2月)改為月刊,由江西農事試驗場編輯部主辦。農工商部于1908年要求“各省一律發行農報,以為先導,其一切章程,均仿江西農報辦理”,說明 《江西農報 》在全國處于領先的地位。
3、創辦江西農事研究總會。1907年,龍鐘洢商請江西省農工商礦總局在試驗場內創辦江西農業研究會,以省城農事試驗場為總機關,進行農業科學研究與宣傳活動,這是江西歷史上第一個農業研究會。1908年10月17日,改設江西農務總會,隸屬江西農工商礦總局,龍鐘洢為本會協理,由熱心農業人士會員 59 名組成,訂有開辦簡章 16 條,以振興全省農業為宗旨。
4、參與創辦農業中學堂。為了提高江西實業學堂的生源質量,江西實業學堂監學兼會計余永濬等發起湊資創辦農業中學堂,于 1907 年10月1日開校,1909 年改設為江西高等農業學堂附設農業中學堂,龍鐘洢兼任監督,一切管理、教授概由高等農業學堂職員兼任,不另支給薪水?,F在的江西高校附屬中學的辦學模式最早起源于此,可以共享師資隊伍,提高教學水平,實行一條龍教學管理。
5、創辦江西高等林業學堂。1909年,江西勸業道傅春官道臺主事和龍鐘洢準備在廬山黃龍寺一帶營造示范林,在廬山西北的東林寺一帶創辦林場經營官有林業。廬山林場是江西省第一個由省庫撥款、政府督導下的官辦林場,它的誕生標志著江西近代林業發展的先例。1909年,廬山白鹿洞書院一部分房屋與全部山場撥歸江西高等農業學堂,遂將林科全體學生移往白鹿洞書院,分設為江西高等林業學堂。
6、興辦女學。1908年,龍鐘洢等人自籌經費在南昌興辦女子公學。1909年,針對一些年齡偏大的女子,接受正式的教育比較困難。因此,在女子公學附設技術專修科,“凡有志入學者不拘年齡,不限資格,以一年畢業”。1909年,龍鐘洢參與創辦南昌私立匡秀女學堂,始借南昌靈應橋為校舍。1910年,龍鐘洢參與建立的江西女子蠶業講習所在匡秀女校內正式開所授課。龍鐘洢通過興辦各類女學,使婦女成為既有一定文化知識又掌握一定勞動技能的勞動者,為男女平等、婦女解放做了實事。
7、成功辦好南洋勸業會江西展館。1910年4月,江西高等農業學堂監督龍鐘洢辭職,全體學生停課挽留。辭職后赴南洋勸業會布置江西館陳賽出品,故請假一學期,由提學使王同愈暫行代理監督。兩江總督張人駿非常器重龍鐘洢的才德,特備專車聽候驅使,一切經費,不加限制。龍鐘洢極力撙節,從未浪費分文,江西館的圖樣建筑及種種計劃都出自他一人之手,開工以后,挖掘出很多古物,也都全部歸公。開會之日,中外震動,入場券第一號,被一位華僑以一萬元購去,會場之偉大,布置之精細,為日本大阪博覽會所不及,見者莫不贊嘆。江西館設在南洋勸業會主會場東、馬路旁,系江西出品協會籌建,專為江西陳列賽品而設。1910年 6 月 21 日,江西館正式開幕。以學者李瑞清為會長、實業家張謇為總干事的南洋勸業會研究會,組織700余名專家對參會展品(項目)進行審鑒評選,江西農事試驗場選送的“瓜、菜、豆、菽籽種并植物標本”榮獲四等獎。
龍鐘洢創辦的實業教育,涵蓋了農業教育、林業教育、女子職業教育等方面,既有公辦,又有民辦,且辦學形式不拘一格。龍鐘洢創造事業的能力,與張謇(季直)先生齊名,在一定程度上開創了江西近代農業教育之先河,對江西地方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清末江西地方教育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教育家之一,可謂清末江西實業教育第一人。

作者:檔案館 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