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響應團中央號召,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多支實踐團于暑期奔赴贛鄱大地,以“三下鄉”活動為載體,發揮工科專業優勢,在文化傳承、科技助農、民生服務中彰顯青年擔當,用實干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守文脈之根,以匠心護傳承。各實踐團深耕地方文化沃土,在非遺保護與紅色傳承中厚植家國情懷?!肮ひ嫘落h”實踐團走進畬族村寨,學唱非遺山歌、認識草藥、體驗畬族傳統婚俗,堅定保護非遺決心,讓古老文化在青春對話中煥發活力;“稻香潤心·科技惠民”實踐團在烈士陵園為墓碑描紅,于蒼松翠柏間聆聽革命故事,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耕心向黨,筑夢青春”研究生實踐團則在贛州于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挖紅色故事,以榜樣力量深化對“三農”事業的使命認知。青年學子以敬畏之心守護文化根脈,讓鄉土文脈在傳承中生生不息。
施科技之策,以專業助振興。發揮工科優勢破解鄉村發展難題,是實踐團的核心行動之一?!耙砥鹋d農科技服務隊”在南昌縣運用高精度數字地圖技術,為萬畝良田構建“數字畫像”,助農戶實現精細化管理;“農業機械化新技術試用示范與推廣應用”實踐隊深耕水稻生產全鏈條,在南昌象山鎮、蔣巷鎮開展稻蝦輪作施肥試驗,讓機械化技術在田野落地生根;“逐夢鄉野”實踐團創新“線上+線下”模式,在撫州宜黃圳口鄉直播帶貨脆嫩豆角,聯動農機升級黃精“九蒸九曬”工藝,讓科技與傳統碰撞出產業振興火花。工科智慧化作田間地頭的“金鑰匙”,為鄉村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行惠民之舉,以實干暖民心。各實踐團以民生服務為紐帶,發揮專業所長,入戶維修家電、清洗設備,獲村民點贊?!罢忧遒x能·鄉村振興”實踐團在新余市人和鄉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調研生態循環模式,入戶宣傳節水妙招,為頤養之家老人送去物資;“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江西省農機化高質高效發展”實踐團在新干縣丘田村為留守兒童開設藝術啟蒙與安全課堂,與留守兒童親密互動,用陪伴點亮童真。工學院各團隊將點滴行動匯聚成暖流,讓青春力量扎根民心。
從文化傳承到科技賦能,從田間地頭到農家院落,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實踐團以工科智慧為筆、以實干擔當為墨,在贛鄱鄉村的廣袤畫卷上,寫下“科技助農、青春報國”的生動篇章,用行動詮釋著新時代農大學子服務“三農”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