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領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農學院于7月至8月組織13支實踐隊伍在贛鄱大地及湖南岳陽等地開展了以“青春三下鄉,稼穡繪華章”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追尋紅色足跡,熔鑄信仰之魂。各實踐隊深度挖掘實踐地紅色資源,扎實開展紅色走讀。興國縣“探紅脈興國”實踐隊瞻仰將軍公園、革命烈士陵園,緬懷先烈偉績;吉安市青原區“椒陽似火”團隊在東固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向英烈紀念墻鞠躬致敬;“薪火相傳”實踐團在井岡山柏露鄉重走挑糧小道,體悟革命艱辛;瑞昌市武蛟鄉“芝”日可待團隊于大橋鐵肩膀文化展廳,感悟“兩個肩膀一雙手,一根扁擔兩個筐”的“鐵肩膀”精神。峽江會議舊址、萬家嶺大捷紀念館、石城阻擊戰紀念公園、上猶縣兵工廠等地均留下了農學院學子追尋初心、汲取力量的足跡。

情暖鄉村幼苗,點亮希望之光。實踐隊員積極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專項行動。在興國縣南坑鄉,“探紅脈興國”團隊為孩子們開展科普啟蒙與安全教育;在德安縣朝陽村,“朝陽映童心,燭火筑夢行”服務隊于壹基金兒童服務站開設繪畫、手工及趣味心理課堂,孩子們用畫筆描繪美麗鄉村,用巧手塑造童真夢想;在上猶縣五指峰鄉,“綠染茶山”團隊帶領小朋友們體驗手工制作植物拓印活動。

深耕產業調研,賦能鄉村振興。學院積極響應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組織多支隊伍聚焦鄉村產業發展。在湖南省湘陰縣楊林寨鄉,“墨染湘鄉,椒園尋夢”調研團深入考察智慧農業技術與精深加工融合的辣椒產業集群;在石城縣高田鎮,“稻香客”鄉村振興實踐團調研科技賦能的煙草、白蓮、水稻等特色產業,探尋小鎮崛起之路;在瑞昌黑芝麻科技小院,“芝”日可待團隊調研芝麻產業,參與直播助農實踐;在貴溪市彭灣鄉,“蕷見曙光”產業調研團隊依托科技小院開展山藥產業發展情況調研,以專業的視角觀察科技支農的成果。

本次社會實踐啟動前,學院組織了安全防范、攝影技巧、新聞撰寫等專題培訓,并為師生統一購買了短期意外險,確保活動安全有序。眾多學子深入紅色基地、田間地頭、企業車間和鄉村校園,追尋紅色基因,體察國情民情,錘煉過硬本領,以實際行動厚植家國情懷,踐行興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