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積極響應國家新農科戰略號召,立足中華農耕文明深厚底蘊,創新打造“農耕文化+英語教育”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學院歷經16年精耕細作,深度挖掘中華農耕文明育人價值,精心構建出“知農·愛農·話農”英語“金課”群三維育人模式。通過打造具有農耕文化特色的大學英語課程群,培養了大批既精通英語技能又深諳農耕文化、能夠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農業故事的復合型人才。
自該育人模式實施以來,學院“英語話農史——華夏篇”“英語話農史——成語篇”兩門自建慕課在多個主流慕課平臺累計運行35期,覆蓋全國106所高校,選課人數突破11萬人次,教學互動高達142萬次,充分彰顯了學院農耕文化特色課程在知識傳播、價值引領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卓越成效。2022年,“英語話農史——華夏篇”在印度尼西亞慕課平臺上線,選課學員累計達500多人。2024年,“英語話農史——成語篇”也上線印度尼西亞慕課平臺。
建設農耕文明英語“金課”群,助力學生“知農”
學院立足學校辦學定位,秉持“用英語講好中國農業故事”育人理念,系統梳理中華農耕文明5000年智慧,將“耕讀傳家”“農為邦本”等傳統農耕智慧有機融入英語教學全過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厚植大學生知農愛農情懷。
學院遵循外語學習規律,構建農耕文化類英語“金課”群,使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飽含豐富的“農味”。教學內容涵蓋基礎課程、進階課程、拓展課程,其中國家級別3門、省級5門、校級3門?;A課程包括“英語話農史——華夏篇”“英語話農史——成語篇”兩門國家線上一流本科課程和國家教育部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通過系統梳理中華農耕文明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掌握中華農耕文明知識。進階課程包括“中國農業文明之旅”“成語中的智慧”“英語演講”等省級、校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通過講授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精神,切實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講述中國農業故事的能力。拓展課程包括“英語語言學概論”“中西文化比較”“英語閱讀與寫作”等省級、校級線下或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通過將農耕文化精髓深度融入專業教學,涵養學生知農愛農情懷。
在課程建設的帶動下,教師教學能力整體提升。教師主編和參編9本涉農英語教材,積累了農業專題資料包、教學活動方案庫和“用英語講好中國農業故事”項目庫。同時,1名教師榮獲2023年第五屆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比賽國家一等獎,1名教師榮獲2024年第四屆江西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省級一等獎;“用英語講好中國農業故事”慕課團隊成功入選2023年“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英語話農史”課程虛擬教研室成功入選江西省首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錄。
重構農耕文明知識譜系,引導學生“愛農”
學院以學生牢固掌握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知識(“知農”)為堅實起點,厚植學生人文素養和“三農”情懷(“愛農”),激發學生傳播中華農耕文明(“話農”)的熱情與信心,實現“知農”“愛農”“話農”三個向度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筑起新時代涉農高校外語人才培養的價值坐標。
為充分展現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成就,學院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助力學生深入了解“農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重農思想以及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等優秀品格。同時,學院精心優化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巧妙將多種涉農傳統文化元素嵌入教學課件,營造古樸、厚重的農耕文化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審美情趣。
學院重構的課程知識體系實現了英語教學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育人目標。學院8名教師成功入選國家教育部門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英語話農史”線上課程入選國家教育部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學院8名教師獲評國家教育部門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英語話農史——華夏篇”入選中國慕課十年典型案例;基于“中國農業文明之旅”課程的教學案例獲評第四屆全國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優秀案例和全國高校在線課程聯盟聯席會2024年度慕課教學優秀案例。同時,學院聯合華中農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新疆農業大學、南昌工程學院4所涉農高校共同編寫的“涉農高校外語課程思政案例集”共收錄外語課程思政案例23篇,將于2025年6月在中國農業出版社正式出版。
實施多元課堂協同育人,教會學生“話農”
學院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將智慧教學平臺與多元教學方法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出“線上線下貫通、課內課外聯動”的立體化育人體系。線上課程采用內容型教學法(CBI),聚焦講授中國古代農業故事;線下課程則通過項目式教學法(PBL),引導學生講好現代中國農業故事。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主題探究活動,并進行項目成果展示。課程考核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數智手段,采用基于全過程跟蹤的形成性考核辦法,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潛能。
此外,學院圍繞“用英語講好中國農業故事”開展第二、第三課堂,將英語語言學習與傳承、傳播中華農耕文化相結合,有效拓展課程育人實踐空間和育人成效的外化途徑。通過舉辦“用英語講好中國農業故事”微視頻大賽、“稻香杯”大學生英語知識競賽以及“農耕杯”系列大賽等涉農賽事,開展暑期“三下鄉”支教、“英語探農耕”社會調研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三農”事業,用實際行動展現青春擔當作為,有效促進了學生對農耕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17年來,300余名學生志愿者到南昌縣塘南鎮開展暑期支教活動,總服務時長達4000小時,累計受助兒童達2800余人次。
學院構建的“知農·愛農·話農”英語“金課”群三維育人模式成效顯著,先后榮獲江西省高等教育類本科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江西省教學成果獎青年培育項目立項。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農業故事”能力顯著提升。學生主持項目“‘農通中外’——做雙語勞動教育課程研發推廣的領先者”“‘稻’夢覺醒記——用英語講好江西稻作文化遺產故事”及“‘活化石’煥新衣——江西省國家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漢英平行語料庫建設”獲批省級及以上創新訓練項目。學生連續兩年在大學生綠色會展創新創意挑戰賽“國際會展講解(英語)”中獲得省級一等獎。同時,學院英語“金課”群的育人實踐為行業類高校立足校本特色、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學院將繼續秉持“用英語講好中國農業故事”的理念,加強建設“英語話農史”“金課”品牌,引導、鼓勵學生在國際平臺講好中國傳統農業故事,為服務新時代知農愛農人才培養貢獻英語課程力量!